金属腐蚀:金属材料受周围介质的作用而损坏,称为金属腐蚀。金属的锈蚀是最常见的腐蚀形态。腐蚀时,在金属的界面上发生了化学或电化学多相反应,使金属转入氧化(离子)状态。这会显著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、塑性、韧性等力学性能,破坏金属构件的几何形状,增加转动件间的磨损,恶化电学和光学等物理性能,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,甚至造成火灾、爆炸等灾难性事故。美国1975年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700亿美元,占当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.2%。据工业发达国家的统计,每年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钢铁损失约占当年钢产量的10~20%。至于金属腐蚀事故引起的停产、停电等间接损失就更无法计算。
金属在腐蚀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,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金属单质被氧化形成化合物。
这种腐蚀过程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进行: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
[1]。
化学腐蚀:金属表面与周围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。
电化学腐蚀:金属材料(合金或不纯的金属)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, 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。